查看原文
其他

下一場大流行?專家憂25年內恐爆新疫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肺炎支原體感染增,專家籲勿太擔心。

肺炎支原體近期於多地肆虐,本港醫管局數字顯示,過去三個月兒童涉及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入住公立醫院的數字,徘徊於每月110至170宗,較今年八月的50多宗為高。

肺炎支原體大部分輕微感染的患者可自行痊癒,嚴重感染的患者,求醫可用抗生素治療。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市民毋須太擔心,數據顯示感染群眾為18歲以下人士,病毒亦需緊密接觸才會傳染,暫沒有跡象顯示會成為新病毒。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認為,在較多人感染的學校,鼓勵戴口罩屬正確,但並非要全民戴口罩。

衞生防護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上月25日的過去四星期,本港的呼吸道病原體以鼻病毒或腸病毒的活躍程度最高,佔約一成,但水平持續平穩;其次是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陽性比率分別為5.2%及4.4%,並呈上升趨勢,符合新冠疫情前的季節性趨勢。


另外,過去三個月,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入院的人數,徘徊於每月110至170宗,雖然高過今年八月的50多宗,但趨勢大致保持平穩。本地流感及新冠的整體活躍程度持續維持低水平,近期亦未發現呼吸道感染爆發有所上升。

衞生署:高風險群組適時接種疫苗

衞生署預期,季節性流感等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數字,將隨天氣轉涼而上升,呼籲高風險群組應適時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引述港大深圳醫院數據指出,約90%感染者為18歲以下人士,年齡中位數為7歲,相信感染原因是小朋友在疫情期間經常佩戴口罩,以及減少社交活動引致,基本上缺乏免疫力,導致肺炎支原體在冬天爆發,強調並非新發性傳染病,且感染速度不如流感快。他強調,肺炎支原體需緊密接觸才會傳染,「大家基本上毋須太擔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廣州情況與深圳相若,主要為小朋友受感染,暫無跡象顯示會發展新致命性病毒,認為大眾暫未需戴口罩,不過如果學校出現群體感染,就鼓勵學生戴口罩上學。至於新冠感染個案,鍾南山預料,上月起至明年1月將出現「小高峰」,涉及3種XBB變異病毒株,傳播力強,但基於有疫苗接種,感染率不算高,呼籲長者等高危人士盡快接種加強劑,否則一旦感染或加重併發症,增加死亡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由於本港較內地復常早,不用過分擔心因輸入而引致本港出現的爆發。他又指,肺炎支原體感染隔數年會出現一次高峰,由於本港社區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相信有一定程度免疫。


大部分輕微患者多自行痊癒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指出,肺炎支原體是常見的感染,容易透過近距離接觸而感染,在院舍或學校容易出現爆發,九成感染者會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約5%至10%感染者或有較嚴重的下呼吸道併發症,個別較嚴重個案有機會影響腎臟功能。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肺炎支原體的傳染病在全年任何時間皆會發生,約每三至七年便可能出現一次社區性爆發。肺炎支原體可引致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主要透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細菌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喉分泌物傳播,或接觸剛染有患者分泌物的物件而間接傳播。


潛伏期介乎兩至三星期,受感染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疲倦及頭痛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只有5至10%的患者會患上非典型肺炎,部分患者仍可出現肺炎、腦炎、腎功能受損和溶血性貧血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長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

肺炎支原體主要患者以青少年及兒童居多,圖為小學生上課前消毒雙手。(資料圖片)


大部分輕微感染的患者可自行痊癒,肺炎或嚴重感染的患者,可用抗生素治療。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包括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等。


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成立

籲國際加強合作

首個涵蓋香港、內地、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科學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成立,推動呼吸道病毒人畜傳播的研究協作,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能力,目標下次疫情大流行可將封城機會減到最低,亦毋須關閉學校、工作場所及交通系統,並能防止醫療服務癱瘓,維持正常生活。多國科學家強調,國際社會需加強公共衞生領域的科研合作。


聯盟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何大一發起。創會成員代表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澳洲墨爾本大學杜赫提研究所教授Sharon Lewin、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林發,以及港大醫學院教授陳志偉。


何大一表示,根據疫情歷史,預計有更多新發傳染病出現,其中一種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下一場疫情。聯盟候任主席袁國勇亦指,未來25年內,可能約有一半機會再次發生與新冠疫情相同規模的病毒大流行,引起疫情爆發的病毒很大機會來自動物,須加強相關檢測,達至提早預警。


聯盟研究重點包括評估動物病毒的傳播能力、加快檢測有大流行潛力的新型病毒首宗病例,以及在疫症爆發前,研發出治療藥物和疫苗。聯盟成員將分享新發傳染病的訊息,並交流研究材料和試劑資訊。聯盟亦定下目標,包括運用快速分子測試,及時作出早期預警、適當反應和控制措施,並運用中和抗體等,在最短時間內生產特定疫苗供全球使用,以降低死亡率。

齊集多國專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成立。



來源:大公報A8版
記者:鍾佩欣
編輯:Charlotte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這些盛會全部聚集在香港,陣容鼎盛!


他說,香港應按時完成這項工作


香港聖誕打卡超強攻略 這些地方必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